- WWW.AHYYJ.CN -

牢记嘱托

歌曲作曲家应该具备的能力 (在2019安徽省词曲创作人才研修班上的讲话稿)

发布日期:2019-05-21  浏览次数:3249

       歌曲作曲家应该具备的能力 (在2019安徽省词曲创作人才研修班上的讲话稿)

作者:谢国华


       我们还是从当下所处生存环境来说起吧!首先中国是个歌曲生产的大国,歌曲在音乐中具有难以比喻的关注程度。就所处的体制来说,现在不仅有像眼前官方机构音协正组织我们活动的体制内系统;还有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化体制外系统。也就是说,现在不可能出现一道封禁令就能扼杀一个人才的事了,这不就是历史上文人向往的所谓的“生机勃勃”的时代吗?你们遇上了好时代!

       同时这也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。竞争只承认第一,历史只记住第一。不是精品就是废品的文化史也证明了这一点。歌曲只能以它具有独特审美的创新来取胜。“要做到最好”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。那么是不是音乐创作只有个别人能成功呢?也不尽然。文学界“陕军”现象很值得研究,先是贾平凹从“安徽文学”发表作品开始崭露头角,接着是路遥以《平凡的世界》扬名,沉默很久的陈忠实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就以《白鹿原》震动全国。这是由于每位艺术家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经历、修养、人格和积累,优秀文艺作品没有可比性,同时具有不可取代性。巴金与茅盾同存,王酩、施光南、谷建芬、王立平、徐沛东、印青共在,这就是“百花齐放”!

       看到你们想起了当年的我们,责任让我关心诸位未来的命运。命运这个话题,命题太大,机遇无常,甚至无解。但是今天需要碰碰它吧。命运让每个人都会有生命之花突然不可遏制的绽放的时刻,那就是你的人生破茧成蝶融入蓝天的时刻。但是命运转变的那一刻可能并没人陪伴,也没有掌声,却是你命运昼夜两分新旧两别分界的时候,对你一生至关重要的时刻!作为作曲家,因为那一刻你完成了一件事——创新!回应时代呼换的创新!作为歌曲作曲家就是你写出了你最好的一首歌曲,也是大家期盼大家公认的好歌曲的时候,你真正的人生由此开始了!(我的成长、突破的经历闲暇再说)这也是我今天内心深处对诸位的期盼。

现在我们回到正题。

       歌曲作曲家需要的不是能写歌,而是能写好歌曲的能力,也就是决定你命运的“评委”常说的,原创力!

       歌曲由音乐(旋律、伴奏)与歌词结合而成。歌词的“当量”是绝对的。它“绝对”到不达到一定水平歌曲不会成功。这里且不讨论歌词。

       创新的过程极其神奇,难以言说。鲁迅说“小说无法”,没的说。但是按《认识论》看,对创新(真理)的认识总可以从量变到质变,由盲目到自觉的过程去摸索,总可以通过过去眺望未来,从过往别人成功的经验里去接近艺术创作成功的的规律。    

       好的歌曲并不一定处处优秀,常常是某些能力在起主导作用。

         一旋律的原创能力

        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。大型的经典作品也都常常以主题旋律作为标志。构成旋律有两个要素:旋律线与节奏。当它具有了独特审美,那就是具有原创性的旋律。

       旋律是个独特的语言。和其他语言不同,口语以及文字要借助概念、联想来表达、沟通,音乐旋律却具有及时的“穿透力”,直达内心甚至情感层面的能力。具有原创性的旋律用几个音就“抓人”、“撩人”。听听民歌“茉莉花”、“兰花花”那么生动、美丽、打动人心。德沃夏克《新大陆》慢板乐章主题旋律,多简单,多朴实,打动了那么多不同国度、不同人种、不同年龄的人。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,还会传唱一百年、一千年。

       这里我列举几个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:

“西北风”

       大家还记得改革开放从80年代开始挂起的一股“西北风”,由此掀起了蓬勃展开的流行歌曲本土化的热潮。此前是邓丽君风、港台风,而自此流行歌才真正扎根中国大地。“一无所有”、“黄土高坡”、“心中的太阳”、“少年壮志不言愁”等等,一大批散发着黄土地浓浓土香的原创流行歌曲,让这个民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、开阔的胸怀和原始野性的性格,以最恰当的方式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味道。

       西方流行音乐的架子鼓+中国西北民歌风的旋律,使古老的民歌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。这里引出一个重要的话题,“借鉴”。 汪曾祺在说到京剧剧本语言粗糙时说:“文学史上有一条规律,凡是一种文学形式衰退了的时候,挽救它的只有两种东西,一是民间的东西,一是外来的东西。”(《说戏》汪曾祺)

        这里的西北风旋律已经脱胎换骨地更新了,从外到里都变了,它有别于西方了,有别于港台了,更有别于我们的祖先了,成为当代青年精神生命的一部分。由此也成就了崔健、徐沛东、雷蕾等,以及一大批著名的歌星。

“卷珠帘”LUNA词,霍尊曲)

        不久前偶尔碰到电视里传来别具一格的歌声,是湖南台办的“中国好声音”,一下子就抓住了我,那是霍尊的“卷珠帘”。(欣赏)

        1、抓住我的首先是“美”。特别美,就我当时所受的震动,可以说从未见过那么美丽的旋律。美丽的外形(形式)一下吸引了我,并记住了它。尤其是它装饰性倚音小音符,别具古典之美。让我联想到西方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,和所听到当时的作品很不一样。霍尊能从中国五声特点出发,根据中国的诗词语言,拓展出这篇成功的“卷珠帘”,流行歌体裁+古典风格,是值得借鉴的创新!第一它不是中央台传出的声音,他视野开阔。占有越优秀,越多,就越好;第二远程“杂交”极具优势,更新颖,更有活力。

       2、独特的形象。一翻乐坛的“烟火气”、人间味儿,脱俗典雅。而构成形象的基础是节奏。

       3、一开头就先声夺人,音区一下直落9度!这不是设计出来而是“流”出来的。但“大胆”,那么不按常规。“脸书”创始人马克-扎克伯格的名言:“快速行动,打破常规。”文学家雷达说:“今天逢迎读者和消解读者的写作现象比较普遍,而征服性写作比较罕见,这导致了创新精神的失落。”法国十七世纪思想家帕斯卡尔还说:“心灵有其自己的思维方式,那是理智所不能把握的。”这是创造过程的常态啊!

       4、唱法。男声的假声演唱,又一个“不按常规”助他成功。

       5、古词风,带来的长短句破掉了流俗的对称方整。

       旋律的理论是音乐中最复杂、最艰难的理论。优秀的原创歌曲也很多,像“弯弯的月亮”、“橄榄树”、“把酒问青天”、“嫂子”、“妹妹你大胆往前走”、“你就是那样的人”、“七子之歌”等等,都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。

         二节奏的原创能力 

       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段是节奏(而非旋律线)。节奏是音乐形象的骨架。而以形象意境(内容)来带动旋律(形式)来创作,好像是一种常用主要的方式。

范例:“草原之夜”(李健、樊冲、张加毅词,樊冲、田歌曲)

       谈起这方面成功的例子,我马上就想起了它 。我猜,是创作的激情展开了作曲家想象的翅膀,那么美丽的悠悠的飘荡在草原之夜的上空。(欣赏)

       1、首先这是国内最好的“夜曲”之一!(东北的“摇篮曲”也算之一)也是世界上独特的优秀的夜曲。让它在蒙古音调歌曲里独树一帜。

       2、少有的气息悠长的旋律。传统戏曲“甩腔”被作曲家在歌曲里创造性的一字多音地运用。

       3、“语感”好。

       4、乐队里手鼓的运用增加了色彩。

        范例:“海滩别”(林青词,陈精根曲)

      黄梅戏的对唱很多,也都好听,由于相似也都难以流传。第一个走出“满工对唱”,“树上鸟儿成双对”的阴影的,是“海滩别”。它的成功之处,重要的一点是从形象意境出发,抓住“生离”大主题,深情的娓娓道来,相比“满工”第一句4小节,“海滩别”开口第一句就有7小节。节奏的改变成了主要手段(当然由此带来了旋律、结构等的改变),形成有别于“满工对唱”的独特美。

       这方面成功的歌曲很多,像“八十年代的新一辈”、我省作曲家舒楠创作的“站起来”、还有“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”、“好汉歌”,这里一定要提一下打动我的苏联卫国战争三拍子的进行曲,“神圣的战争”等等。

       节奏对创新的作用,再放眼宏观看看西方音乐史的发展。“西方音乐中心论”也不是凭空瞎说,它一路走来产生了犹如奔流不息的大江一般的经典作品之流,它的推力除社会生活的发展外,重要的有形式体裁的发展。从乐段一直发展到讲究乐章间节奏的交响套曲,节奏是推动体裁发展的原动力!这不尤其值得中国作曲家的高度重视吗?!

         三结构的原创能力

        结构的原创能力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,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重要的手段。要不断提升自己“时空感”,不断解放自身的“生产力”。

         范例:“十五的月亮”(石祥词,铁源、徐锡宜曲)

        “十五的月亮”一诞生传遍全国。这是一首传统体裁结构出新的绝好例子。是的,作者抓住了好题材,又遇到了好歌词,但旋律实在好。可你认真把旋律从头看看,第一句不错,但那是你也可能写的出的。不是吗?第二句更差些。第三句的“转”也在意料中,可从第四句起一般人就不大敢像作者那样发展,它没有收拢回到徵调式,而是停在La上!开放,有悬念,有戏!更精彩的是借助动力作曲家写出了难得的精彩的高潮。抓住主题中的部分音调,运用变化重复的方法,写出了歌曲中极难得的高潮,不是一个点,而是高原。让演唱者得以满足,也让听众得到满足。这里不是光靠歌唱家的高音、音色、力度,靠的是结构的力量!但他又不是柴可夫斯基运用模进西化的高原,而是中国式的旋律的高原。作者写到这里就鹤立鸡群一木独秀了!其实这在“二泉印月”等优秀经典中早已存在,只是很多人还缺乏结构的自觉。

         范例:“玉兰花开龙抬头”(王和泉词,王凯东曲)

        这里我要简单介绍我省王凯东写的一首企业歌“玉兰花开龙抬头”,高潮也写的不错。这种中国式的高原不好写,更在作品中少见,可以说还是“处女地”!可以再耕耘。(欣赏)

        “高原”般高潮的经典外国的如柴可夫斯基、拉赫玛尼诺夫,意大利歌剧咏叹调,还有一首“草帽歌”等等。

         四和声的原创能力

         同样有这种能力的人就更少了,同时也就更金贵了不是?

        和声像旋律一样是会说话的,和声像旋律一样是具有美与丑的有时它甚至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面,甚至决定着作品的品位高下。更高一层和声甚至可以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。

         范例:“三生有缘”(刘祖慈词,谢国华曲)

        1背景。2008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要回乡举办音乐会,需创作一首回顾一生感谢父母、老师、朋友的主题歌。风格是她擅长又有别于黄梅戏的流行风格。结构任务 是歌曲要托得起“高潮”,形成晚会的“虎尾”。

        2风格。当时流行周蕙真假声结合的唱法,清纯、有特点。和要表达的内容很贴切。真假声唱法带来的是旋律的大跳。

        3结构。晚会结构需要歌曲必须有个激情的段落,因此形成为乐段+大尾声大高潮的特殊曲式。两段既要有强烈对比(乐段对比,调性对比),又要有内在联系。同时在第一部分乐段尝试了“首尾相同”的连接,尤其是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衔接,提高了“品味”。

        4音区。独唱音乐会有个任务,展现歌唱家的技能。吴琼是位难得的戏曲艺术家,其演唱能力为人公认。其一就是宽广的音区,完整的两个八度,e-e2

       5配器。因为结构的任务,有歌词的乐段部分,演唱始终处在很弱、很内在,于是乐队尽量地不要有动静几乎无声。乐段和尾声的过渡又是由歌声自己担当,两大块对比鲜明。这样大尾声让乐队的能量得以较充分的释放,让担当整场晚会高超的任务得以完成。也形成了自己的配器特色。

       6和声。让流行歌艺术歌曲化。让和声参与情感内容表达的深度。

       五配器的原创能力

       伴奏和歌声完美结合,才能让形象完美呈现,两只不可分割。

       1配器是个“四大件”都要掌握的“活儿”。

       2乐队的每一件乐器都是“剧本”里的一个角色,每个都是活生生的生命。都有各自的性格、色彩、语言。

       3和声的作用极其重要。完成结构任务,表达情绪意境,体现风格品位,都少不了它。

       4配器创作能动力空间很大。尤其是前奏、间奏,那是你出场担当“主持人”的时候。

       5配器最重要的是创意。

       教我配器的第一位老师是舒伯特,是他的艺术歌曲“魔王”。伴奏一出现就紧紧抓住了听众,那是意境,夜;那是角色,奔跑的马。还有低音动机,一个暧昧的角色。然后在它之上,叙述者、父亲、孩子、魔王依次一个个出现。是他告诉我什么叫歌曲,什么叫伴奏,什么叫配器。

         六体裁的原创能力

       我不得不请求让我引用一段极大地影响我的话,和大家分享。作者李皖是安徽人,遗憾无缘见面。

        “红,平常;黑,平常;红与黑在一起,就不平常。

        炫耀,平常;压抑,平常;炫耀与压抑在一起,就不平常。

        疾奔,平常;静默,平常;疾奔与静默在一起,就不平常。

        淫荡,平常;圣洁,平常;淫荡与圣洁在一起,就不平常。

        享乐,平常;宗教,平常;享乐与宗教在一起,就不平常。

        爱,平常;死,平常;爱与死在一起,就不平常。”(《读书》“弗拉门戈:力图驰向灵魂的旅行”李皖  09年)

        当我看到电视剧《赵尚志》,片尾曲一声“嫂子!”的呼唤声,立马叫我心动。深情的歌曲竟以“宣叙调”似的来开始,似说似唱,体裁模糊,体裁独创。苏联卫国战争歌曲“共青团员之歌”,典型的进行曲,却在其中揉进了抒情歌曲因素,成了独特的进行曲。以上已提到的流行音乐+西北歌谣产生的“西北风”诸多歌曲,由西方管弦乐+京剧产生的“样板戏”。那么,管弦乐+黄梅戏会成什么东西呢?

          范例:前奏曲 管弦乐与女声《飘飘荡荡天河来》(欣赏)

         1、回答黄梅戏怎么让青年人接受,它也可以这么搞。

         2、开场歌舞。两个任务,吸引人和镇住人。迅速把观众注意力集中到舞台上。本有两个选择,“正月里过新年”和“飘飘荡荡天河来”。任务和表达欲望选择了后者。

         3、黄梅戏音乐美国大片化。著名导演李安说:“我觉得,人类文明的发展是跟着赢家走的,这是一个族群与族群的竞争,是一个权力抗衡的输赢与调适的过程,适者生存。目前是西方占上风,他们是中心,自然占优势,发言机会多,赢面大,侵略性也较强。……不过我觉得东西方仍存有许多共通之处,就是主流(普遍性)。这个主流市场是被西方、被好莱坞抢到。

        黄梅戏老了。汪曾祺在说到京剧剧本语言粗糙时说:“文学史上有一条规律,凡是一种文学形式衰退了的时候,挽救它的只有两种东西,一是民间的东西,一是外来的东西。”(《说戏》汪曾祺,第184页。)美国大片音乐对管弦乐发展有贡献,一是铜管乐器强化,上升为旋律乐器;打击乐得到加强,从台后向前移动。安徽籍的文艺理论家李皖说过,红色简单,黑色简单,红色加黑色就不简单。黄梅戏、美国大片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产物一旦结合,必定不简单!这首音乐演出已经十几年了,人们争论依旧,喜爱依旧。我说的那个梦想不知这辈子有没有机会了?心未死,梦想不止。

        4、学大片强调铜管与打击乐(“硬汉风格”)。要让扩音喇叭充分震动起来,必须中低频充分,让大鼓和大军鼓的“点”加强它。加上高音区的运动,这是音乐达到具有“冲击力”的重要手段。

        5、大小调与黄梅风格对置与渗透。这是一大难题,但非常有意思,值得闯闯。

        6、紧拉慢唱。黄梅歌唱的“飘飘荡荡”2/2拍子,加上乐队弦乐快速半音和低音、打击的音型化织体。

        7、结构上不断开放,一气呵成。

        管弦乐+黄梅,大小调旋律+黄梅是个难题。但作家(他们总是比我们音乐家有思想)余华说:“写作就是这样美妙,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,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。这和人生一摸一样,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,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走到遥远的天边。所以耶稣说:“你们要走窄门。”他告诫我们,“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,路是大的,去的人也多。引到永生,那门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着的人也少。”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,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。不要被宽广的大门所迷惑,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。”《兄弟》后记 余华

       两个题材的选择下笔前就可以预料今后的争议,如何抉择怎么办?选采用“正月里是新年”,写得热热闹闹不会有争议,但是苹果灵魂人物乔布斯说:“你的时间是有限的,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命中。”他又说:“牢记自己即将死去,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陷入患得患失困境的最好方法。你已经一无所有,就没有理由不听从自己的心声……求知若饥,虚心若愚。

      于是前奏曲 管弦乐与女声《飘飘荡荡天河来》诞生了。

        六思想的原创能力

        想想当国破家亡之际,有人能喊出: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!”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后的时候。”就在抗日正处困难的相持阶段时候,延安能嘹亮的响起《黄河大合唱》,发出“向着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,发出战斗的呼号!”今天,当地球承受不起人类的糟蹋时,有人唱出“地球日(就)是母亲的受难日。”你能心不动,不震撼吗?当贝多芬晚年,耳聋病痛,贫穷无助,无子无女,孑然一人。可他缠绕在他心头的是:“朋友,勇敢的前进,欢乐,好像英雄上战场。亿万人民团结起来,大家相亲又相爱!”是思想让贝多芬成为拥有整个世界的最大富翁。这就是思想的张力!

       也在这个巢湖边的碧桂园,是在2015年,全国文联副主席就在这里告诉我们:要注意1、精品意识;2、生活积累;3、文化储备;4、文化创作思想的张力。他都说到了。一旦你爱上并走上创作(我还是喜欢这样平实的动词)这条不归路,巴尔扎克说:“创新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,那就意味着受尽煎熬。”但也注定幸福一生!

2019-4-2851日修订)

返回顶部

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975号

Baidu
map